四知指的是?杨氏四知堂?
一、四知指的是?杨氏四知堂?
杨氏“四知堂”的来历:
东汉时,有太尉叫杨震,任东莱太守时,道经昌邑,县令王密深夜求见,以黄金十斤贿赂杨,杨严词拒绝说:“作为故交知已,我对你是了解的,可你对我的人品怎么不了解呢?”王说:“吾夜深密至,无人知也。”
杨正色斥之:“此乃天知、地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(妻)知,何缘无人知晓?” 王只好羞愧而退。杨氏后裔为崇尊怀念这位拒贿的先祖,自立堂号“四知堂”,还有的杨氏一支以“清白堂”志其事、勉后人。
扩展资料;
杨震(59~124年),字伯起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)人,东汉名臣,著名的“四知先生”。他通晓经籍、博览群书,三十年间,他不分贫富、因材施教,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被众儒生称赞为:"关西孔子杨伯起"。中国历史上为官清廉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旧时, 每个姓氏都有自已的堂号, 堂号俗称堂名,本是厅堂、居室的名称,古代,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,或数世同堂,或分房分支居住,堂名就成了某姓或某支脉的代号。
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的堂号与郡望有关,也称州郡号或总堂号,经州郡官衙至朝廷认可或注册,如徐氏东海堂,郭氏汾阳堂,孔氏至圣堂等;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,无需官方认可或注册,如杨氏四知堂,季氏一诺堂等。
二、四知指的是?杨氏四知堂?
四知堂 杨姓堂号,出自东汉名士杨震,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”,其后人多以此为堂号。另有同名医药企业。
没
三、扬州杨氏四知堂?
湖北四知堂业绍关西杨氏,派序:永正邦世,宗维扬其,开业承先,道明德全,传运永大,昌益万年。
四、清白堂与四知堂的区别?
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!清白堂为清末木结构建筑,面积516平方米。八字门,三间三进二天井。1968年重修,现完好。清白堂,又称四知堂!清乾隆年间始建,嘉庆年间改为学馆,科举时代学馆主人一家屡出能人学士,其中进士2人,拨贡3人,廪生6人,秀才10人。曾先后三次获湖广学政嘉奖:“名魁三楚”、“美尽东南”、“百年树人”。
五、杨氏“四知堂”的来历?
杨氏“四知堂”的来历:
东汉时,有太尉叫杨震,任东莱太守时,道经昌邑,县令王密深夜求见,以黄金十斤贿赂杨,杨严词拒绝说:“作为故交知已,我对你是了解的,可你对我的人品怎么不了解呢?”王说:“吾夜深密至,无人知也。”
杨正色斥之:“此乃天知、地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(妻)知,何缘无人知晓?” 王只好羞愧而退。杨氏后裔为崇尊怀念这位拒贿的先祖,自立堂号“四知堂”,还有的杨氏一支以“清白堂”志其事、勉后人。
六、四知堂的故事的梗概?
"四知堂"是杨氏家族的堂号.小时候,常听父亲说起关于"四知堂"的故事. 东汉时期,杨震在荆州当刺史,由于杨震博览明经,为官清廉,深得百姓信赖。有一次,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。杨震坚决不受,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。那个人还是不死心,笑着对杨震说:"现在是深夜,地点在您的府上,决不会有人知道的,请您收下吧!"杨震神情严肃地说:"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、你怎么可以说,没有人知道呢?"来人听了,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。杨震做官一向清正廉明,并一再告诫家人,生活要俭朴,不能仰慕虚荣。杨震也因以"四知"为堂号。今天,我以"四知堂"为荣,故取名"四知堂",以此纪念我们的老祖宗杨震. 杨震(公元51-124年),东汉大臣,弘农华阴(属今陕西)人,字伯起。少好学,受《欧阳尚书》,博览群经,当世誉“关西孔子”。历任荆州刺史、涿郡太守、司徒、大尉等职。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,他多次上疏劝谏,樊丰诬之罢官,自杀。
七、四知堂的来历和简洁?
四知堂 杨姓堂号,出自东汉名士杨震,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”,其后人多以此为堂号。另有同名医药企业。
四知堂 杨姓堂号,出自东汉名士杨震,公元 108 年(东汉永初二年)春,他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,路过昌邑,身为命官的杨震,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,听得杨震到来,晚上悄悄去拜访,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。虽然东汉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左右,但金十斤也相当于今天的五斤金,等于好几根金条了。王密送这样的重礼,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,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。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,说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,便道:“幕夜无知者。”杨震立即生气了,说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”王密十分羞愧,只得带着礼物,狼狈而回。“四知”乃成为千古美谈,其后人以此为堂号。
北有同仁堂,南有胡庆余堂,中有汝州“四知堂”,三堂鼎立,神州国药飘香,何其风流、辉煌!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,两千年的华夏文化穿越了时空的阻隔。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。”堂风悠来,古训犹在,药酒飘香中,巍巍四知堂悠然惠临。
八、杨氏弘农堂和四知堂有何区别?
杨氏弘农堂和四知堂是中国古代的两个知名书院,区别在于它们的创办者和办学理念不同。首先,杨氏弘农堂是由明代著名学者杨时创办,其办学理念是“尊儒宗事、传承经学”,注重传承与弘扬儒家经典与文化,培养优秀人才,是当时的顶级学府之一。而四知堂则是由清代学者钱谦益创建,其办学理念是“以四书为纲,重视实践”,旨在通过阅读四部书,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。因此,虽然它们都是古代书院,但在创办者的背景、办学理念及培养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。
九、陕西四知堂出自何典故?
四知堂是陕西杨姓堂号,
出自东汉名士杨震,公元108年(东汉永初二年)春,他调任东莱太守的时候,路过昌邑,身为命官的杨震,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,听得杨震到来,晚上悄悄去拜访,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。虽然东汉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左右,但金十斤也相当于今天的五斤金,等于好几根金条了。
王密送这样的重礼,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,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。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,说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,便道:“幕夜无知者。”杨震立即生气了,说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”王密十分羞愧,只得带着礼物,狼狈而回。“四知”乃成为千古美谈,后人以此为堂号。
十、杨氏关西堂与四知堂的区别是什么?
关西堂
关西堂: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,博览明经,时人称他是“关西孔子”。
四知堂
四知堂:西汉丞相杨敞之玄孙杨震,东汉光武帝时官居太尉,人送称号“关西孔子”。“四知”的典故,就来源于这位“清白吏”,杨震作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。有一次王密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家行贿。杨坚决不受,并严厉斥责他。王不死心,笑着说:“现在是深夜,地点在您的府上,决不会有人知道的,请您收下吧”。杨震义正词严地说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么说没人知道呢?快出去。” 杨氏因以“四知”为堂号。